重点话题
名家评论员
-
妙红
妙红,本名肖毅,知名评论人、策划人。现任艺术•能见度移动互联创投平台创始主席、成都蓝顶艺术品牌策划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
李继祥
知名艺术家,“85艺术”代表人物
杨孟超:遥望远方的“黑”
艺术家杨孟超一直在追求一种混沌初开的力量,此种力量单纯得只能以黑色作为寄托,而一切感官世界的诞生与灭变都以此为基底层层浮现出来。
以近作“银河”系列为例,星云、山川、森林、河湖都因黑夜而呈现出浑然一体的连续状态,颜色的细微差别则服从于轮廓的虚实变化与色块的塑形分割。虽然取材于实景,但一切具体事物都融解在抽象的笔触与浓稠的夜色之中,致使一幅幅景色变得遥不可及,仿佛思绪中的远景一般,捉摸不定,伸向亘古苍穹。
反观杨孟超此前的作品,也多以“黑”作为表达对象,即如“Black”系列,卡纸与黑色油彩的结合产生了一种类似于黑白幻灯片的视觉语言,而那视若珍宝的些许空白和依稀可辨的一点红、绿或黄,则成为撩拨一切故事的源头,为本就虚构渺远的世界带来一丝不安或异样。画外的观者显然被置身事外,但获得了类似于看书、观影的趣味思考和丰富联想。
单看作品形式,杨孟超作品中的“黑”从不拘泥于任意一种程式化语言,更没有诸如“计白当黑”、“墨分五色”的精致计虑和安排。她不属于任何传统的一脉,而是且行且看,且看且行。而她尤其钟爱厚涂、浸润、揉抹、皴擦、流淌等创作方式,颜色除了一味的黑,还佐以极其克制的淡彩色。笔触活泼之处,她不假修饰,听任一切的瑕疵甚至破坏,而精微之处,则让人怀疑那确凿无误的表达定有秘方,也许是靠那最最灵巧的指尖去完成的。无论如何,作为底色的“黑”总是那样浓厚,成为画面的主调。
若要追溯此种黑白趣味的根源,仿佛与现代生活中形影不离的电子产品更有关联,电脑、手机荧屏中对高精细节和冷灰色调的极致追求是一大因素,影响着当代人的视觉风尚与思考。如果留意到我们身处的市井和人潮,会发现一切令人惊奇或让人乏味的电子图像信息皆从黑色屏幕之中纷纷登场,但就是那一点微弱的光,带领人们的思绪奔向无穷无尽的虚拟世界,从而逃离现实。
大抵杨孟超的创作灵感也多从夜色中来,黑夜的安静神秘让人脉搏舒缓,毛孔变得通透,进而觉察到“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王维《秋夜独坐》)的质朴境界。作为一枚上班族,杨孟超不得不利用闲暇进行创作,艺术对她而言,是逃遁远方的归宿,如此的态度决定了她在拿起画笔的那一刻是为了忘却现实的烦恼,因而很难产生对艺术江湖的兴奋或焦虑,更谈不上对市场的渴求,借助对“黑”的深入领悟与表达,她只要获得创造带来的快感与乐趣。
黑,是宇宙的基色——人类于深暗的子宫中诞生;在昏黑的洞窟中燃起火种学会避乱生存;又频频于意兴阑珊之际,在深邃浩瀚的星空下与祖先觌面;最后还用静穆的黑色表达心灵中最强烈而永恒的情感,一切也许都是基因在作祟!
艺术创作中,很难有第二种颜色能有如此深广的魅力。在杨孟超的心中,总会有一片远方的“黑”可供遥望、欣赏,就像是与生俱来的一块胎记,烙印在灵魂深处,而能与之朝夕相伴,享有深邃与距离所带来的美,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
文/朱墨(成都蓝顶美术馆文献部)
2015年9月15日夜
艺术能见度-杨孟超上线作品欣赏
点击链接可欣赏大图、支付购买
杨孟超参展简历
2012 “带你去那花花世界” 飞鸟当代艺术空间 成都
2013 “成都蓝顶艺术节主题展” 蓝顶美术馆 成都
2014 “彼岸-中美版画交流展” 东方绘画院 成都/昆明/纽约
2014 “成都蓝顶艺术节工作室开放展” 成都
与他们不同!—艺术·能见度™
成都 锦江
三圣花乡荷塘月色A区蓝顶1号
blueroof@foxmail.com
QQ:423795(李征)
http://ysnjd.com
http://ysnjd.com.cn
官方微博:@艺术能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