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话题
名家评论员
-
妙红
妙红,本名肖毅,知名评论人、策划人。现任艺术•能见度移动互联创投平台创始主席、成都蓝顶艺术品牌策划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
李继祥
知名艺术家,“85艺术”代表人物
腾讯专稿│艺术能见度的互联网+原创艺术消费品之路
腾讯网文化频道昨(6月8日)日与“艺术·能见度”实现链接交换,并刊发对艺术·能见度的专访:寻找艺术电商的痛点,艺术·能见度的互联网+原创艺术消费品之路。文章表示:艺术电商,必须从实质上找到互联网+艺术品的痛点,然后才能将痛点转化为G点。
寻找艺术电商的痛点
中国艺术品市场无论是当代艺术品还是传统艺术品,都经历了一个喧嚣的十年,堪称艺术市场的“黄金十年”,十年中的故事被津津乐道便是哪些艺术家的作品价格翻了一百倍、一千倍,乃至一万倍。某某艺术家又称为最贵艺术家。舆论所传播的艺术品交易信息,大都是“鸡缸杯”、“鹰石山花图”这样的高大上故事。当然这些都是事实,中国艺术品交易总额已经达到了115亿欧元,与欧美三分天下。但艺术品市场究竟在哪里,这个问题恐怕是被故意回避着的,尤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艺术品市场究竟在哪里?
孵化自成都蓝顶艺术区的艺术·能见度(YSNJD.COM)移动互联创投平台是一个才上线公测的平台,PC端刚上线一个多月,移动端据称还在开发之中。尽管他们同时经营着微信公众号和微博,但其移动互联的真正架势还未现出端倪。不过,这不妨碍他们提出艺术品市场究竟在哪里,艺术电商的痛点是什么,这样一个“高精尖”问题。
与全中国所有的艺术机构一样,号称中国前三的蓝顶艺术区,其中的艺术机构也一向在从事着高端艺术品的展示和交易。这得益于蓝顶艺术区聚集了周春芽、何多苓、罗中立、方力均、张晓刚、杨千、罗发辉、郭伟、郭晋等一批中国当代的前沿艺术家。传统模式的艺术品经营中,艺术机构围绕着这些大牌艺术家,就算三年不开门,也基本上能做到开门吃三年。
这显然并不是一个成熟市场应该具有的现象,但却是中国大多数艺术品交易机构的现状。因为艺术交易向来是一个圈层活动,差不多都是在熟人之间完成的,充其量熟人再拉一些他们的熟人进来,美其名曰叫做培育藏家。但艺术品交易一直在云端,高高在上,而这个云端却不是互联网那片云。
也正是因为艺术品的曲高和寡,与互联网的大众性、透明性看上去似乎格格不入,因此艺术电商的日子也好像过得都不滋润——人们不大可能动辄数十万甚至更搞价格的单品交易在网上完成,网络平台又缺乏艺术品的现场感。无论是已经经营了15年的头号艺术门户网站雅昌网,还是新生的艺术电商平台如HIHEY.COM(HIHEY艺术市场)、ARTAND.CN(云艺互动)、YUNYISHU.ORG(云艺术)等,影响力都限于圈层。
艺术·能见度(YSNJD.COM)的看法是,所有的艺术机构包括新生的艺术电商,都在极力回避一个问题:艺术品究竟是不是消费品?于是,一个认为的分野诞生了:那些在拍卖行、画廊里的动辄数十万、成百上千万的作品叫做艺术品,叫做艺术消费品的是大芬村的行画、装修家居公司的框画。但这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在高端或者叫做高价艺术品与行画之间存在的一个广袤地带——95%的艺术家,他们辛苦创作的作品缺乏市场,95%的的中等收入家庭寻找不到他们需要的艺术品。这两个95%,才是真正的艺术品市场之所在。
艺术·能见度(YSNJD.COM)的创始人、成都蓝顶艺术品牌策划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网络名人妙红认为,艺术·能见度虽然脱胎于云端之上的蓝顶艺术区,但是要建立另外一个“云端”,就是要在95%的、缺乏市场的中青年艺术家和95%的中等收入人群他们的生活、工作空间之间,架设一个桥梁。因此就必须一面“忍痛割爱”高端高价艺术作品,一面对来自建材市场的行画大声说不,坚持原创的、优秀的、价格合理的艺术作品为一般消费者服务的原则。妙红认为,前沿艺术家的作品和他们的艺术活动,应当属于学术级的“两弹一星”。
“很多人认为,艺术品就是一个小众市场,哪怕现在规模已经万亿,但依然是富人的游戏。而且,艺术本来就是给少数人看的,普通人都看得懂的就不叫做艺术。这个观点从来都是可笑的,艺术来自生活这句话并不过时,艺术为生活而存在,甚至直接为生活服务,这是艺术存在和发展的土壤。”妙红表示,“艺术品的第一属性就是消费品,也可以说是建筑物的附属品、装饰品,否则在汉语里怎么有‘补壁’一词呢?”
艺术·能见度(YSNJD.COM)认为艺术品市场、艺术电商的痛点就是能不能放下手段,而真正用互联网的大众思维为大众服务。能见度上线之初的艺术家大多数都来自川渝两地的院校、青年艺术村的青年艺术家,年龄多在30岁上下。但作为优秀的青年艺术家,他们有些人还不能依靠艺术创作维持生活,但并不代表他们的作品缺乏美感、没有观念、没有思想。能见度给他们搭建这样一个平台,不设任何门槛。
大多数中等收入家庭不会吝啬用购置不动产、家具、装修1~5%的预算去购买艺术品,但是他们找不到合适的原创艺术品。画廊、美术馆、拍卖行对他们来说只存在于报纸电视,他们获得艺术消费品的渠道几乎都是家具市场的推销员,或者装修公司的业务经理,这就难怪行画大行其市了。艺术·能见度(YSNJD.COM)首批上线的艺术品包括了油画、水彩、国画、书法等,价格从数百元到三万元左右,且全部都是原创作品。
妙红认为,艺术品当然具有保值、增值的功能。简单地说,一个家庭做装修,装饰材料上墙之后就一文不值了,敲下来就是建筑垃圾,而上墙的艺术品却依然保持着它的价值和功能。除此之外,只要我们不苛求前十年那种艺术品见天飞涨的高速增值,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有它自然增值的空间。并且不排除在这些中青年艺术家中,将来会诞生一个周春芽、何多苓。只要你在选择艺术品时,抱着一颗平常心,一个美化你生活工作环境的心态,你就不会像对待股票一样去对待艺术品。
妙红团队在孵化艺术·能见度初期,就引进了有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化运作第一人的刘勇先生进入创始团队。刘勇先生是1992年首届广州双年展的主要投资人,这一届双年展被称为中国艺术市场化的发轫之举。妙红表示,刘勇的加盟就是向消费者做信心展示,20年前可以开拓一无所有的艺术品市场,20年后同样可以开创艺术市场的“群众路线”。
艺术·能见度(YSNJD.COM)上线公测,他们首页上的购画频道,居然是按照“适用空间”来进行分门别类的,也就是对艺术作品的尺寸、内容、风格等,针对不同的空间如客厅、卧室、儿童房、餐厅、书房、办公室、酒店房间等进行推介。妙红说,这正是一种培养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做法,我们不是培养藏家,我们是培育大众消费习惯。
与此同时,艺术·能见度还与有着中国互联网“门户之父”之称、小米科技负责内容运营和内容投资的副总裁陈彤结成了紧密合作关系。对于这一举措,妙红认为,既然做的是大众市场,就必须强力移植公开透明、信息对称和注重粉丝粘度的互联网基因,做真正的移动互联网,方才能真正提高艺术与消费之间的能见度。而不像一些艺术机构,以为做一个网站、开一个淘宝店,外加一个微信公号,就移动互联了,就互联网+了,实质上只是把线下的画廊简单在网上做个马甲。艺术电商,必须从实质上找到互联网+艺术品的痛点,然后才能将痛点转化为G点。
成都蓝顶青年艺术村
艺术·能见度上线艺术家金磊磊水彩画作品
艺术·能见度上线艺术家姜威油画作品
艺术·能见度上线艺术家侯俊杰油画作品
艺术·能见度上线艺术家徐可沁作品
艺术·能见度上线艺术家陈瑞锋作品
艺术·能见度上线艺术家郑若荔作品
艺术·能见度上线艺术家张婕作品
艺术·能见度上线艺术家张凌云油画作品
艺术·能见度上线艺术家高屹油画作品
艺术·能见度上线艺术家曾朴油画作品
艺术·能见度上线艺术家吴江涛油画作品
艺术·能见度上线艺术家白红油画作品
艺术·能见度上线艺术家张少博油画作品
艺术·能见度上线艺术家霍嘉顺国画作品
艺术·能见度上线艺术家胡霜桥书法作品
(原载2015年6月8日腾讯·文化,原文链接http://cul.qq.com/a/20150608/038510.htm)